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1]。碳中和是指企业、组织和个人通过购买碳配额、参与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方式或通过新建林业项目产生碳汇量的方式抵消自身温室气体排放量。
我国次明确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在2020年9月份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0%~65%,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远目标。在此背景之下,前瞻产业研究院《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报告》,对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的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进行深度解析。
附件: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报告(前瞻研究院)

探讨中国数字基础设施的能耗和碳排放趋势,提升政策制定者及行业对于节能减排挑战的认知,以助力数字基础设施行业尽早实现以100%可再生能源为目标的低碳转型
实施可再生能源倍增行动计划,重点打造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一体化基地,适度有序推进陆上风电开发建设。到2025年,风电装机达到2500万千瓦
影响数据中心全以太化演进的因素,以及超融合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典型特征与价值,对超融合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从宏观角度分析、洞察各省市数据中心产业的发展情况,旨在科学有效衡量全国及各省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情况,为我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梳理了全球主要国家碳中和战略以及各国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相关政策,总结了国际互联网企业推动碳中和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对我国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相关建议
探讨了投资机构如何助力迈向零碳进程中的科技创新与应用探索,并估算了绿色科技领域年均3.84万亿投资缺口,加速商业化落地的十大技术方向
上海率先打造氢能创新链和产业链,对于落实首都高质量发展战略,努力把上海市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城市与科技创新中心,驱动京津冀氢能产业协同发展
光模块行业的上游包括光芯片、光器件、电芯片等构成。光器件行业的供应商较多,但高端光器件目前仍主要由国外供应商提供。光模块行业下游主要是包括电信运营商
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并且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则更是需要各种碳减排和碳中和技术在未来40年从技术成熟到产业成熟,帮助中国实现一条可行的碳中和路径
碳中和实现路径:1)供给侧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2)需求侧从工业、交通、建筑三个 部门着手;3)改良工业过程,针对工业原料的氧化还原、分解采取针对性的原料替换
公司经营区清洁能源装机7.1亿千瓦,占比42%。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4.5亿千瓦,占比26%,比2015年提高14个百分点,利用率达到97.1%;21个省区新能源成为第一、第二大电源
分析了发展储能的战略意义,全面梳理了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状况、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对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并提出了促进储能产业发展的总体路径和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