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自然资源禀赋,运用平台思维、生态思维、有解思维,统筹规划“一轴一品四区五群多核”布局,多面推进农业G质量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板块,绘就绿水青山乡村美景图。通过“一轴”驱动、“一品”引L、“四区”协同、“五群”融合和“多核”辐射(“1145N”)空间布局,推动农业G质量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一)“一轴”驱动。以数字化为加速驱动轴,凝聚信息、科技、人才、政策和制度等农业农村创新要素资源,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和北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农业全链条、农村各L域
(二)“一品”引L。统筹协调培育沂源苹果、G青黑牛、博山猕猴桃、淄川富硒农产品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加快构建淄博现代农业品牌体系
(三)“四区”协同。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的原则,根据自然资源、地理环境、农业资源和农村格局等特征,将全市划分为四个农业农村重点发展区块,突出每个区块的特色和优势,充分激活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的潜在优势
(四)“五群”融合。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要素融合的理念,突出粮食、蔬菜、畜牧、林果、农文旅五大优势特色主导产业
(五)“多核”辐射。以“五群”为核心,集中连片建设生产基地,推进“生产+加工+流通+科技+品牌”一体化发展,G标准建设一批要素集聚、技术装备先进、产业体系健全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附件:关于印发淄博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

临政字〔2022〕56号;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超过550亿元,年均增长5%以上;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50亿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人均1.9万
吉市政办发〔2022〕3号;建成高标准农田 500万亩以上,粮食播种面 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00亿斤阶段性水平
吉府发〔2022〕9号;农业现代化赶超发展求突破,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 2.8:1,农民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农业总产值达到202 亿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792元;粮食总产量98.5万吨,油料12万吨,水果17万吨,蔬菜70万吨;农作物种子质量合格率达到99%
肉类产量增加40万吨;蜂群数量稳定在170万群以上;牛羊禽兔饲料产量达到400万吨;人工种草面积600万亩;秸秆饲料化利用达到500万吨
四川省五大经济区布局年出栏生猪6000万头左右;建设100个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县;培育和引进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10亿级的20家,产值50亿级的5家
泰政办〔2022〕33号;农业产业总产值突破17亿元;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700元
规划建设4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覆盖全市 50%以上行政村;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低于43.5万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万元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00亿元以上;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11个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4000亿元;全市粮食总产量43.3万吨;蔬菜产量280.5万吨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粮食主产区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丘陵山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果业关键环节机械化率达到70%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25万吨左右,生猪出栏量350万头左右,实现美丽四川 宜居乡村省级标准全覆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1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