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目标
到2022年,基本形成政府信息化、城市智慧化、生活智能化、产业数字化的良好格局,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多面融入城市生产生活,通过动态实施一批重大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发展能级达到国内出色水平,形成支撑经济社会G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完备。全市信息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健全,实现5G网络主城区、中心镇、开发园区全覆盖。移动通信网络、固定宽带网络接入能力平均达到1000Mbps,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25Tbps。新一代数据中心布局和工业互联网建设取得显著进展,G标准建设国家大型实时数据中心示范基地,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信息枢纽。
——融合基础设施广泛应用。建成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加快示范场景应用,布局形成省级以上智慧校园400个、互联网医院7家、智慧港区3个,新建工程智慧建筑普及率40%以上,集约G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融合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打造全国智慧城市典范。

提出到2022年:引进培育2-3家国内L先且具有核心技术的区块链龙头企业;建成8-10个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
到2022年末,苏州市智能制造发展关键技术装备进一步突破,规模以上装备产业总产值将达1万亿元左右,G端装备占装备产值比重保持在40%以上
苏政办发〔2020〕71号,明确江苏省围绕建设数字经济强省,着力实施数字设施升级、数字创新引L、数字产业融合、数字社会共享、数字监管治理、数字开放合作六大工程
《智慧G速公路建设技术指南》在总结沪宁G速、五峰山G速、苏台G速等一批智慧G速公路试点示范经验的基础上,以需求和目标为导向,提出了智慧G速公路的发展目标、建设原则、总体架构和主要内容
苏州生物医药、连云港石化、常州G端装备、宿迁纺织纤维等重点产业集群项目明显增多,一批核心技术攻关、解决进口替代的新项目纳入清单
实现工业互联网平台在重点行业全覆盖,建成3至5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不少于12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标识注册量、解析量和融合应用规模化增长
南京都市圈范围:面积2.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000万人,到2025年,人均GDP超过15万元,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G
苏政发〔2022〕44号,明确了推进数字政府G质量建设的几大任务,推进一网统管,升级省一体化综合监管平台,提升全网全域态势感知和安全防护本质能力
苏政发〔2022〕44号,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总值比重达到13.5%左右;提出七大重点任务,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平台
对经营者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行为,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