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氢能清洁低碳特点,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和G耗能、G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同时,明确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
《规划》提出,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G,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氢能示范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清洁能源制氢及氢能储运技术取得较大进展,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 5 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 100-200 万吨/年。
到 2035 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L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附件:一个12万亿市场崛起!《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发布

设计和实施 ETS 的十个步骤,每一步所作的选择都将对其他步骤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很多新见解,新方法和新设计思路都影响着ETS的运行方式
到2030年,G质量实现碳达峰,碳达峰、碳中和数智治理体系基本建成,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取得阶段性成果,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
青岛港大港港区,日照港石臼港区,烟台港芝罘港区范围内各码头陆域范围和码头前沿停泊水域,排放清单涉及的港口机械1792台,车辆 4793963车次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支撑行动;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突破行动;建筑交通低碳零碳技术攻关行动;前沿颠覆性低碳技术创新行动
工信部联重装〔2022〕105号;加速发展清洁低碳发电装备;提升输变电装备消纳保障能力;加快推进配电装备升级换代;提G用电设备能效匹配水平
白皮书以机械设备制造行业为例,提出了基于工业区块链的碳核查系统应用架构和应用功能设计,并且针对区块链的数据上链和共享进行深入分析
超级智能城市不再仅仅是透过先进技术与数据融合实现城市智能化,重心放在与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培育和壮大智慧产品和服务,总结出八大超级智能城市的趋势
工业是我国能耗碳排的重点L域;重点工业行业双碳需求存在一定共性特征;推进工业L域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多措并举,协同并进
积J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提G我国智慧能源管理水平,在 AI 助力节能减排方面,与 AI 相关的技术减碳贡献,至2060 年将至少达到 70%,减碳总量将超过 350 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