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构建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为
着力点,推动全市经济G水平、全方位开放迈上新台阶。实施“九
大工程”,推动全市进出口、使用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
质量进一步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明显增强,沟通东西、陆海转换
的陆海联运通道优势凸显,国际枢纽海港地位进一步彰显,服务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内外贸一体化水平显著提G。
1 货物贸易。保持货物贸易规模适度平稳增长,到 2025年,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 240 亿美元,年均增长不低于
15%。
2 服务贸易。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 10 亿美元,占全市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提G;服务外包
执行金额突破 4000 万美元,服务外包企业数达 30 家。
3 使用外资。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力争全市年均实际使用外资保持正增长,“十四五”期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 55 亿美元,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保持稳定,服务业使用外资比重超
50%
4 对外投资。投资加工制造业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占“十四五”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总额达到 30%以上。投资“一
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项目数占境外投资项目总数达到 30%
以上。境外承包工程营业总额达到 5000 万美元;对外劳务合
作平稳发展。
5 跨境电商。全市建成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园区 6 家,招引和新培育跨境电商重点企业 1000 家,孵化跨境电商人才 1 万人,
跨境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 20%以上。
6 —口岸物流。推动口岸开放功能进一步拓展,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支持加大国内国际航线开发力度,开通和加密至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航线航班
附件: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规划》的通知

新引进和培育1000家以上电子商务企业;5家以上具有行业L先优势的总部型电子商务企业;30家以上销售额过亿元的电子商务企业;30个知名网络零售品牌
中欧班列力争突破2000列,承担过境货源达到40%以上,全港 海铁联运量达到100万标箱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3.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0万标箱
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3万元左右,零售总额年均增速保持在6%以上,居民消费率达到38%以上,格尔系数下降至27%左右,放心消费单位覆盖率达到50%
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 8000 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0%左右;打造三个千亿级龙头产业;冶金产业产值突破 800 亿元;业投资累计达到6000 亿元
连云港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左右,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占比提 1个百分点以
皋政办发〔2022〕104号;食用植物油企业覆盖率100%,肉制品企业覆盖率95%,添加剂企业覆盖率100%,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100%,建成75家餐饮质量安全示范食堂
明确宜兴市“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制定12项发展目标;提出“十四五”期间宜兴市场监管工作的主要任务 制定保障措施
太政办〔2022〕69号;秉承1条主线推动国资国企G质量发展;优化3大布局构建全市国资国企发展新格局和现代化产业新体系;推进6大战略+16大工程
苏府办〔2022〕92号; 满足38万辆左右电动汽车的充换电需求;推动全市车桩比达到2:1 左右;苏州市需累计建成充电桩20万个,用充电桩约 0.9 万个
建设全国富有江海特色的海洋中心城市,把上海北建成令人向往的北上海;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超过30%;力争沿海前沿区域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达到30%
皋政办发〔2022〕81号;标准化能力和产品质量的诚信体系初步建立;新增各级农业等L域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0个以上;标准化基础进一步夯实
369区域G可达目标,实现30分钟与苏锡常都市圈主要城市直达;123市域G质量目标,实现宜南山区核心景区间15分钟互联互通 城区至市域各镇35分钟可达
建立健全小微企业职业健康技术援助机制,推动小微企业规范职业健康管理,逐步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提升小微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整体水平
通政办发〔2022〕26号,动态优化公平适度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优化基本医疗保障筹资管理机制,建立管用G效的医保支付机制
通政办发〔2022〕42号,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0所左右,增加学位约45000个,新建普通G中6所,增加学位约12000个
通政办发〔2022〕43号,促进社会文明程度新提升,打造艺术精品创作新G地,构建现代公共服务新体系,培育文化旅游产业新动能
构建苏州特色山水林园湖一体化格局;弘扬天堂苏州园林之城品牌;强化城市公园绿化管理;提升林业资源质量;营造绿美苏州良好环境
苏政办发〔2022〕28号,2022年力争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贷款余额超过5000亿元,全省涉农贷款发放余额突破5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