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建成139家日间照料中心(含助餐点),建筑面积达到65116平方米。社区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满足走出家门、进入社区享受日托、就餐、文体娱乐、精神关爱等服务需求。机构养老初具规模,现有各类养老机构15家,养老床位3286张,形成以市福利院为示范、各区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骨干、民办养老机构为补充,全护理、半护理、能自理老年人均可入住的养老发展新格局。
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居家养老“提标扩面”,服务年龄由84周岁放宽到80周岁,服务时间由每月3小时延长至4小时,服务人数突破6万人次,接受上门服务的居家老年人占户籍老年人总数的32%。
医养融合初见成效。通过内设医务室或者护理站、与周边医院签约等形式,15家养老机构全部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服务。65家日间照料中心挂牌全科医生服务站。落实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18年以来,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10885人,长期护理保险支付金额7372万元。
人才队伍增量提质。持续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特岗补贴、入职补贴等政策,补贴兑现资金161万元,养老护理人员职业吸引力不断增强。鼓励G校办好养老服务专业,引导企业积J招引养老服务专业G校毕业生。致力于打造“永久牌”本土人才队伍,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本地户籍超过85%。“十三五”末,为老服务从业人员达到2000人,养老护理人员岗前培训达到100%。
运行机制更具活力。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提G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L域的积J性,撬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J推进区镇福利院公建民营转型,截至“十三五”末,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养老机构床位数占比达到70%,日间照料中心社会化运营率达到90%。
![]() |
机器人公司 机器人应用 智能医疗 物联网 机器人排名 机器人企业 机器人开发 独角兽 消毒机器人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