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山东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山东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对规范山东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5G新基建,切实保护行业整体利益与企业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山东通信业法治化工作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条例》共6章49条,主要规定了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安全保护、监督保障、法律责任等内容。《条例》明确了通信基础设施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的属性。
在规划建设方面,《条例》规定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编制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条例》对建筑物上附挂通信基站等基础设施的情况作出规范,规定通信基站应当优先设置在公共设施和非居住建筑物上;公共机构、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等应当向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免费开放,县J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免费开放单位或者场所目录。
通信基础设施保护方面,一是明确了电信业务经营者的主体责任;二是规定了通信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区制度;三是对通信基础设施的搬迁与保护作出强制性规定,因公共利益需要迁移或者改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应当坚持“先建设、后拆除”的原则,并依法给予补偿;
四是明确了对通信基础设施保护的普遍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动或者迁移他人的通信基础设施,不得阻挠、妨碍通信基础设施产权人进行正常维护和维修。
监督保障方面,《条例》明确规定应急抢修时,可以先行施工、后办手续;同时,供电企业应当优先保障通信基础设施供电,鼓励供电企业以直供电方式为通信基础设施供电,转供电单位不得随电费加收其他费用。
项目承担单位在接到立项通知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与项目主管部门、省科技厅共同签订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要明确项目的实施内容、实施进度、经费预算和考核指标等
将打造不少于28个智慧社区试点、14个智慧街区试点;到2022年,全市40%的城市社区建成智慧社区、具备条件的主要城市街区基本建成智慧街区
到2022年,智慧社区、智慧街区建设全面推进,全市40%的城市社区建成智慧社区、具备条件的主要城市街区基本建成智慧街区,青岛市智慧社区、智慧街区建设成为山东省样板
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加快建成国际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融合应用平台、关联支撑产业和安全保障体系,培育具有山东特色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更好支持制造强省
鲁政办字〔2020〕125号,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加强财税金融支持、强化工作推进机制等十个方面出台支持政策
为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标准体系,规范城市照明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照明精细化管理水平,我厅组织编制了《山东省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城市照明管理》
国道220线济阳连接线贯通工程 G309-S101连接线工程 济泺路穿黄隧道工程 G220至济青高速公路王舍人互通立交连接线工程 莱芜城区外环路工程任家洼至羊庄段 郭大铁路 济东高速济阳连接线贯通工程 商河通用机场
《意见》着眼加大人才安居保障力度、多渠道解决人才居住需求,共分为6个方面、22条,8月下旬完成部门会签,9月1日正式印发实施
到2022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达到城市“慧”思考、产业“慧”融合、社会“慧”协同的发展目标
到2022年底,全市上云企业达到4万家,培育一批星级上云企业。云计算技术、产业、应用和服务体系及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全市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山东青岛市中城路智慧灯杆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采购招标公告
开展1+311系列活动,推动特色产品创新优势产业突破和应用场景开放,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产业集聚并赋能于经济社会各领域,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良好生态,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