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提出,聚焦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深化外贸L域“放管服”改革,加大政策、制度、管理和服务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市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更为完善,全市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进出口规模突破1000亿元。
一是加快贸易数字化发展。建设贸易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智能化水平。
二是推进跨境电商创新发展。深入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优化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和进出口监管方式,培育建设跨境电商示范区。
三是有序推进海外仓健康发展。加快推进重点市场海外仓布局,完善海外仓服务功能,培育一批优秀海外仓企业。
四是大力发展市场采购贸易。申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建设市场采购贸易综合管理系统,完善落实市场采购贸易便利化举措。
五是提升保税维修业务发展水平。完善监管协同机制,支持企业拓展保税维修产品范围,做大规模。
六是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健康发展。
附件:关于印发重庆市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方案的通知

渝府办发〔2022〕41号,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件,每亿元研发投入高价值发明专利产出达到16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突破130亿元
渝府办发〔2022〕52号,实施优质学校和优质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优质技工学校和专业,到2025年中职应届毕业生升入高等院校比例达到60%
渝商务发〔2022〕11号,以县乡村商业网络体系和农村物流配送三点一线为建设重点,以消费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为主线,提质布局县域商业网点
制定了18个量化指标;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800平方米;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数量180个;市级以上旅游度假区数量35个;等级景区智慧化率达到100%
渝卫发〔2021〕52号,规划共分为发展基础,发展思路,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四个部分;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智慧医疗标杆城市
渝府发〔2021〕42号,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全面建成,重庆市数据图谱与城市信息模型基本建成,数据共享开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重庆市将投资50多亿元,用于推动38个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有投资和项目建设将在十四五期间完成
布局西南大学科学中心和国际体外诊断(IVD)研究院、国际免疫研究院、渝州大数据实验室、量子通信器件联合实验室、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等产业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