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重点区域和矿种管控。全省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等重要生态敏感区和、省级、县级公路、铁路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以及其他易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区域禁止新设立露天矿山。
强化露天矿山规划布局。充分发挥规划的引L和管控作用,新设立露天矿山要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三条控制线”管控要求。
严格执行低开采规模。按照国家矿产资源规划和产业布局发展要求,严格执行露天矿山低开采规模准入。
落实新设立露天矿山准入条件。新设立露天矿山要符合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等相关政策,应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等要求,落实低开采规模准入及低服务年限要求,杜J大矿小开、一矿多开。
附件:青海省印发关于加强露天矿山监督管理若干措施的通知

宁政办〔2022〕23 号,金融业的社会经济核心地位日益凸显,在不同层次挂牌交易的企业达到 257 家,全市债券发行规模 86.12 亿元
青政办〔2022〕5号,兰西城市群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兰西城市群主骨架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新兴中小城市加快培育,县城功能持续完善
青政办〔2022〕12号,阐述了我省能源发展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确定了5个方面14项指标,构建了体现我省特点的能源发展指标体系
青政办〔2022〕13号,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涉及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青政办〔2022〕25号,建成与文化名省建设目标相适应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体系,红色文化基因得到有效传承,青海的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
实施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提质项目和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项目,规划建设青海湖、昆仑山国家公园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监测综合站点。
加快建设青海G新区教育科创园,建设人工智能研究院、青海科技城、西宁科技大厦等项目,打造经济技术开发区、青海G新区和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个创新G地
建成具有青海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与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基本建成法治青海、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平安青海建设达到更G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