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量级继续壮大。“十四五”期末实现服务业增速不低于GDP增速,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税收收入和就业的贡献不断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作用继续巩固。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2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约7.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
发展能级明显提升。内部结构持续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短板加速补齐,生活性服务业供给明显优化,服务业新经济不断壮大,努力参与服务贸易规则对接,积J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业发展,涌现出一批现代服务业总部企业和示范龙头企业,服务业对制造业G质量发展、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出色生活圈、塑造与世界出色湾区相匹配的现代都市形象等的支撑和引L作用更加突出。到2025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3%,基本建成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面向湾区的G端公共服务体系和出色公共服务中心。
产业生态显著优化。服务业G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若干措施争取走在全国全省前列,重点L域和关键环节攻坚取得重大进展,G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与港澳有关制度对接和专业规则衔接取得新进展,在CEPA框架下对港澳服务业开放进一步落实,教育、文化、医疗、法律、建筑等专业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人才政策更加开放,人才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平台创建有崭新进展。以G质量发展为导向,以两业融合为突破,加快大战略、G定位服务业平台建设,争取创建1-2个、3-4个省级发展平台,重点打造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山联动发展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试点区等试点平台,建成一批关联度G、根植性强、影响力大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升一批服务业功能性载体和创新创业平台,创新服务业业态,不断提升服务业总量。
附件:关于印发《中山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突出绿色发展,探索绿色生态文明发展路径;突出精细管理,以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为着力点;突出智慧引L,以网络化为支撑的智慧城市管理服务系统
穗府办〔2022〕10号;打造形成两城两都两G地,建成数产融合的标杆城市和先进制造业强市;形成万千百规模化产业集群梯队格局
韶卫函〔2022〕53 号;制定重点行业L域健康企业建设指南,开展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活动,及时和推广中小微企业帮扶经验,形成有特色的可复制帮扶模式
肇府办函〔2022〕40号;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413.4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力争达到15028公里;新增建设泊位达30个;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出租车占比提G至100%
穗府办〔2022〕11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7%,人均预期寿命达83.6岁,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0万人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8年
力争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绿地率达到39%,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8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641个
产业营收突破2500亿元,形成3家以上营收超过100亿元和一批营收超过10亿元的设计企业,引进和培育3家营收超20亿元的制造企业,产业链国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粤民发〔2022〕55号;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区服务更加可及便捷;社区服务设施更加完善;社区服务人才队伍更加壮大;社区服务运行机制更加顺畅
深圳供电局发布全国居民低碳用电碳普惠应用,成功实现了居民家庭用电每日减排量,累计减碳总值等信息的清晰统计,从而推动居民家庭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江府〔2022〕19号;货物进出口额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长9%左右;年均实际吸收外资金额不低于55 亿元;吸收外资金额不低于275 亿元
清府办函〔2022〕94号;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纳入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完善恶劣天气交通预警处置工作机制;强化乡镇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属地责任
粤办函〔2022〕221号;用水总量控制在435亿立方米以内,其中地下水取用水量控制在13.03亿立方米以内,非常规水源利用量不低于8亿立方米,严格用水总量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