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根据《山东省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实施细则(试行)》的有关规定,届山东省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共23项,其中不错贡献奖2项,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优秀青年奖3项,企业创新奖10项。本公众号于即日起,推出“人工智能科技奖”板块,集中展示届山东省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获奖完成人及单位的突出成就。
项目介绍
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输电线路易受施工机械等通道隐患的外力破坏,造成跳闸或停电。本项目开展之前,外力破坏连续多年作为线路跳闸的主要因素,占比G达50%以上,造成严重经济和社会损失。因此,对输电线路通道隐患进行实时监测、准确预警、及时处置,是保障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关键,也是行业重大难题,主要挑战包括:(1)常规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备由于技术原因,功耗G、成本G、重量大、可靠性差、寿命短,亟需突破技术瓶颈,研制低功耗、低成本、小型一体化、G可靠、长寿命,可以规模化应用的通道图像在线监测设备;(2)大量通道图像自动采集后,人工识别图像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工作量大、效率低下,对通道图像中复杂背景下各类隐患目标智能识别和预警的难题亟待突破;(3)隐患监测、识别问题解决后,需要快速隐患处置技术支撑体系,实现对隐患进行G效处置,控制跳闸停电事故发生风险。
本项目属于人工智能L域,在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企业自主项目的支持下,经过5年持续努力,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了以上行业难题,取得了系列成果:(1)次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的输电线路隐患图像分析方法,解决了人工识别工作量大、效率低的难题;(2)次突破了在线监测装置及系统规模化应用的主要技术障碍;(3)次提出了评价处置到位程度的定量计算方法,开发了告警接收、处置安排及消警反馈的移动智能巡检终端及其APP应用,融合人工智能、移动应用的可视化远程巡检系统,实现隐患实时监测、智能分析、预警推送和快速处置的全流程闭环。
本项目已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9项,牵头制定团体标准1项,论文2篇。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专家对本项目进行了鉴定,鉴定结论为国际先进。截至2019年底,本项目已经在全国应用可视化智能巡检设备9万余套、移动智能巡检终端10万余套,对提G线路巡检效率、保障输电线路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多省市电网公司的应用表明,2019年跳闸率比2016年降低7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 |
消毒机器人排名 移动消毒机器人 导览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