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区块链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 全文-www.cqhaiergw.com

首页
摩登7产品
行业应用
渠道合作
摩登7新闻
研究院
投资者关系
技术支持
关于摩登7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基建 > 上海市政策 > 上海市区块链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  
 

上海市区块链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编辑:摩登7      时间:2020/7/1      主题:其他   [加盟]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发展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国务院部署,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多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对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都城市战略定位,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全方位推动区块链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应用示范和人才培养,打造经济新增长点,为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促进经济G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原创引L与需求驱动相结合。强化区块链理论研究和自主可控技术创新,推动部署社会影响大、预期效果明显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打通创新链、应用链、价值链。

系统布局与动态调整相结合。围绕区块链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产业发展、要素配套等方面进行系统布局,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工作重点及计划安排。

即期投入与持续支持相结合。统筹把握区块链发展规律与阶段需求,按照长短结合的思路,建立健全差异化的财政政策机制,打造区块链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

(三)主要目标

到2022年,把上海初步建设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区块链科技创新G地、应用示范G地、产业发展G地、创新人才G地,率先形成区块链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上海方案”,建立区块链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互动的新体系,为上海经济G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二、重点任务

(一)创新引L,打造区块链理论与技术平台

1.强化区块链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区块链前沿基础理论,支持在密码学、G性能计算、可信芯片、众智科学等重点L域开展研究,突破区块链共性理论问题。围绕区块链G性能、安全性、隐私保护、可扩展性、数据真实性等方向,研究网络模型、共识机制、分布式存储、零知识证明、安全多方计算、跨链协议、智能合约、链上链下协同、监管科技等技术,形成成熟完善、可持续迭代的技术架构体系。(牵头单位:市科委,配合单位: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

2.构建区块链底层开源技术平台与生态。鼓励科研机构、G等学校和企业立足区块链关键核心技术成果,建设自主可控的底层开源技术平台,探索开发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芯片、智能服务器及操作系统,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块链开源社区,构建创新活跃的区块链开源生态。(牵头单位:市科委、海淀区政府,配合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3.打造基于区块链的可信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完善市区两J目录区块链体系,开展共性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可信区块链服务支撑平台,初步建成统一数字身份平台、统一政务数据共享平台、统一社会信用平台、统一跨链交互平台,提供共性、安全的区块链基础支撑能力,降低技术使用成本和应用开发门槛。与上海政务云、大数据平台等信息设施结合,逐步形成支撑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发展的可信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牵头单位:市科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4.推进区块链标准体系建设。鼓励科研机构、G等学校和企业发起或参与区块链国际、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快研制面向核心技术的基础性、关键性和安全类标准,提升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牵头单位:市科委、海淀区政府,配合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中关村管委会)

5.建设国际出色的区块链新型研发机构。整合科研机构、G等学校和企业力量,成立上海区块链研究院,纳入本市新型研发机构体系;加快在区块链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变革性、颠覆性突破,产出一批具有国际L先水平的原创性理论成果和关键技术。(牵头单位:市科委,配合单位:海淀区政府)

(二)需求带动,建设落地一批多L域应用场景

6.推动政务服务“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推进基于区块链的政务服务共性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可信共享,提G业务协同办理效率。率先聚焦不动产登记、京津冀“一网通办”、财税L域统一电子票据等场景开展示范应用,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减时限,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上海市税务局等)

7.促进金融服务“多方互信,降本增效”。围绕传统金融服务信息校验复杂、成本G、流程长等痛点,推动在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跨境支付、贸易融资、智能监管等L域落地一批应用场景,支持相关项目申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监管沙箱),促进政府、市场、机构之间多方互信和G效协同,提升金融服务效能。(牵头单位:市金融监管局,配合单位:中关村管委会等)

8.加快信用信息“可信采集,可信共享”。基于全市信用信息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社会信用监管,提供公共信用服务。创新政府与社会信用数据的采集融合、信息共享、监测评价和自主应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信用体系,在医疗、家政、招聘等L域形成基于区块链的信用应用创新示范模式。(牵头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9.赋能城市管理“可信互联,精细治理”。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城市交通、电力、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在公众绿色出行碳普惠示范、城市水资源可信监测等方面调动多方主体积J参与,推动城市数据的可信融通共享,促进城市资源的G效管理和有效配置,提升城市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委、市交通委、市水务局)

10.推进公共安全“全程可查,流程可溯”。面向食品、危险废物、应急装备物资、救援资金等重点管理对象,推动区块链技术在行政执法、数据存证和追溯管理等场景中的应用,强化安全风险分析评估和预警能力,增强政府部门存证、监管、执法、追责的透明度和便利性,提G数字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水平。(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市公安局)

11.助力卫生健康“可信共享,存证溯源”。围绕数据安全、过程可靠、监管合规的医疗卫生管理体系建设需求,探索打造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基于区块链技术数据共享、信息透明、智能可信等特点,探索其在医疗监管、疫苗管理、医疗废物管理及其他业务场景中的应用。(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12.推动电商交易“G效透明,过程可溯”。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商贸流通L域的应用,面向数字贸易、跨境贸易、在线零售等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业务场景,提G交易主体、交易内容的可信度,提G交易过程的透明度、可溯性和安全性,提G交易效率,助力优化消费新供给。(牵头单位:市商务局、海淀区政府等)

(三)集聚发展,培育融合联动的区块链产业

13.培育区块链创新企业集群。围绕构建区块链一体化产业链体系,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型L军企业,培育一批d角兽企业和G成长性特色企业,为中小型创新企业提供应用场景支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积J对接有关部门和企业,推动其所属区块链研发机构落地上海。(牵头单位:海淀区政府、中关村管委会、市科委,配合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朝阳区政府、通州区政府)

14.打造区块链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支持科研机构、G等学校和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等区块链协同创新平台,以成果转让、许可使用、作价入股等方式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支持区块链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建设,举办技术和产业创新竞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牵头单位:海淀区政府、中关村管委会,配合单位:市科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朝阳区政府、通州区政府)

15.建设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基地。重点在海淀区、朝阳区、通州区等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基地,引进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区块链企业,健全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在办公用房租金补贴、研发经费补助、人才引进等方面积J给予支持。(牵头单位:市科委,配合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朝阳区政府、通州区政府)

16.设立区块链产业投资基金。在本市科技创新母基金下设立区块链产业投资专项子基金,统筹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本,积J支持区块链创新项目做大做强。建立区块链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服务机制,鼓励优势企业上市融资。(牵头单位:市科委、海淀区政府,配合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金融监管局、中关村管委会、朝阳区政府、通州区政府)

17.推进区块链产业联盟建设。围绕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推进区块链产业联盟建设,吸引政、产、学、研、资、用等多方主体加入,在区块链技术、成果、应用、标准、培训、评测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构建协同创新、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牵头单位: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配合单位:市科委、朝阳区政府、通州区政府)

(四)要素保障,建设L先的区块链人才梯队

18.引进区块链D专业人才。实施专项引才行动,大力支持引进区块链关键核心技术L域急需紧缺的海内外人才及创新创业团队。在G聚工程、上海学者等人才计划中,加大对区块链人才的引进、培育和支持力度,为符合条件的人才提供便利条件。(牵头单位:市人才局,配合单位:中关村管委会)

19.培养区块链G水平创新人才。充分发挥G等学校学科专业优势,鼓励其加强与科研机构、企业协同合作,依托科研项目及实验室建设,深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完善G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促进区块链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有机融合,培养一批G水平复合型创新人才。(牵头单位:市教委)

20.建立区块链人才培训体系。鼓励区块链企业创办企业大学,加快培养区块链系统架构师、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在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G精尖产业技能提升培训中,重点开展区块链相关培训。将区块链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建设G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市科委)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L导

成立由市L导牵头的区块链工作推进小组,协调解决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工作推进小组下设办公室,成立工作专班,推动行动计划的落地实施。整合L域专家资源,建立“委办局+专家组”的“1+1”工作机制,开展技术咨询、方案论证、过程指导等工作。(牵头单位:市科委)

(二)强化资金支持

聚焦前沿基础理论、自主可控核心技术等原始创新和底层开源技术平台、可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区块链应用示范研究、创新孵化平台建设、专业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培训,市区两J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坚持长短期投入相结合,鼓励创新主体积J参与产业基地建设,为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科委,配合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中关村管委会、朝阳区政府、海淀区政府、通州区政府)

(三)完善监管机制

按照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探索制定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管理相关政策规章,研究完善区块链风险管理机制。加大对代币发行融资活动的监管力度,保护投资者权益,防范系统性风险。在区块链技术研发、应用中加强数据监管,依法保护个人和商业信息。(牵头单位:市科委,配合单位:市司法局)

(四)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区块链应用示范工程的推广推介,普及区块链基础知识。大力宣传区块链L域的先进典型,营造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牵头单位:市科委、海淀区政府)




上海市5g建设规划:率先开展健康医疗5G 典型场景的示范应用

2021年,上海预计实现首都功能核心区、上海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

上海市新基建政策《上海市2020年重点工程计划》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孔磊表示:包括300个项目,覆盖三大领域,计划完成投资约2523亿元。其中,100项基础设施项目计划完成投资662亿元

上海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

聚焦“新网络、新要素、新生态、新平台、新应用、新安全”六大方向,到2022年,本市基本建成具备网络基础稳固、数据智能融合、产业生态完善、平台创新活跃、应用智慧丰富、安全可信可控等特征

上海新基建: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上海未来产业发展重点:力争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机器人、3D打印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2025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蓝皮书-典型应用场景,行业应用案例,产业政策及趋势分析

《蓝皮书》旨在为政府部门政策制定、企业战略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同时帮助公众理解AI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AI赋能行业应用案例,产业政策及趋势分析

2025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范式变革与发展路径研究报告-在新型工业化中的重要作用、发展路径以及未来趋势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从 2024 年的 20.3 亿美元增长到2029 年的 132.5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 45.5%;中国 60% 的企业将把AI 融入其主要产品和服务中,并且这些 AI 功能将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十五五”时期我国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推动AI+工业制造、AI+金融服务、AI+医疗服务等“AI+应用”融合发展

从数据看数据标准和治理保障体制不完善,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较为薄弱;从算法看模型自身存在不可解释性和可靠性风险;旺盛的大模型应用场景需求加剧人才供需矛盾

十五五”时期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路径研究: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新型工业化面临的形势

十五五”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主要统筹好“四对关系”:一是高质量供给引领和满足内需的关系;二是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三是产业国内根植与海外布局的关系;四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关系

AI迎宾接待机器人的技术壁垒之情感智能

AI迎宾接待机器人的核心是人机交互,在智能人机交互的研究中,对情感的识别、分析、理解、表达的能力是重点研发方向;从人类的语音,面部表情等多个维度捕捉情感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判别

AI智能交互陪伴机器人核心技术:外观设计、情感计算、表情控制

多模态感知技术让机器人具备类似人类五感的多模态智能感知能力;通过表情识别、语音情感分析等技术,让机器人感知人 类情绪并做出相应情感回应,增加亲和力和互动性

AI陪伴机器人-自然交互的陪伴机器人

AI陪伴机器人在外观设计具备人类相似特征;在行为模式上模仿人类的行为,具备手眼协调,动态足控制能力;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和用途,协助人类完成各种复杂任务

新一代展厅指引服务机器人的机械手的特点:多个关节和多个自由度,具有很高的灵活性

机器人机械手有多个关节和多个自由度,具有很高的灵活性;配置了必要的传感器,可以精确控制机械手的操作;微小的外形尺寸使得机械手具有很高的操作精度

展厅迎宾机器人小脑技术的演进:视觉-语言模型进行模仿学习

展厅迎宾机器人的“小脑”核心技术正在从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向基于学习的控制方法演进,视觉-语言模型为机器人学习复杂技能提供了新的范式,有很强的泛化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指令组合技能

展厅迎宾讲解机器人的小脑技术路线:两种(基于模型、基于学习)

基于模型的小脑技术路线控制方法有ZMP判据及预观控制,混杂零动态规划方法,虚拟模型解耦控制;基于学习的小脑技术路线控制方法有强化学习和模仿学习

迎宾服务机器人的大脑发展方向:智能化和自主化发展

迎宾服务机器人需要整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模态,使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中做出更准确的决策;结合听觉和触觉信息,机器人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指令和情感状态

智能迎宾服务机器人大模型多技术路线:四条(LLM,VLM,VLA,多模态大模型)

LLM(大语言模型+VFM(视觉基础模型)实现人机语言交互、任务理解、推理和规划;VLM(视觉-语言模型)实现更准确的任务规划和决策;VLA (视觉-语言-动作模型)解决机器人运动轨迹决策问题
 
资料获取
上海市政策
== 资讯 ==
»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
» 深圳市数字创意产业全景图谱(2024年)
» 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全景图谱(2024 年
» 上海市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报告2024报告书
» 2024年无锡市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全景图谱
» 2024 年昆明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全景图谱
» 2024年潍坊市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全景图谱
» 2024年黑龙江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全景图谱
» 2024 年福建省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全景图
» 2024 年湖南省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全景图
» 2024 年云南省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全景图
» 2024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产业规划布
» 2024年河南省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全景图谱
» 2024 年广州市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全景图
» 2024年天津市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全景图谱
» 2024年山西省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全景图谱
» 2024年佛山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全景图谱:
» 2024年四川装备制造产业全景图谱:动力
» 2024年贵州省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分析[贵
» 2024年重庆市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全景图谱
 
== 机器人推荐 ==
 
迎宾讲解服务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迎宾、讲解、导诊...)

 

                              消毒机器人排名        移动消毒机器人        导览机器人         
版权所有 © 摩登7智能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运营中心:上海·科技园8号楼5层     中国生产中心:山东日照解放路71号
销售1:4006-935-088    销售2:4006-937-088   客服电话: 4008-128-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