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脑是 21 世纪以来互联网从网状向类脑架构演化并与智慧城市建设结合的产物。通过对比生物脑的发育过程,建立了城市大
脑发展成熟度的年龄评估模型。评估模型通过城市大脑的统一规划范
围确定年龄段,按照乡镇/区县对应 0~5 岁(幼童级)、城市对应 6~11
岁(儿童级)、省级对应 12~17 岁(少年级)、国家对应 18~23 岁(青
年级)、世界对应成年 24~29 岁(成人级)进行划分;从问题解决、
数字神经元、云反射弧、性价比、安全性、整体性 6 个方面对建设质
量进行评估;评估值换算成年龄增量后,与所处年龄段的小值相加,
从而形成城市大脑的发育年龄。
作为一个新兴的前沿科技L域,不同企业、不同城市对城市大脑
的理解并不相同,在建设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建设规范和标准作为指
导,从而导致不同企业建设的城市大脑千差万别,互不连通。
评估一个城市的城市大脑发展成熟度,首先要明确城市大脑是什
么,依据的理论是什么,按照什么原则进行建设,按照什么流程建设,
如何运行才能以更低的成本实现预期的需求?只有很好地回答了这
些问题,才能制定科学的城市大脑建设与运行成熟度评估模型,对不
同城市的城市大脑进行客观和具有引L性的评价。
目前应用范围广泛的成熟度模型主要是软件能力成熟度
模型(CMM)。CMM 核心是把软 件开发视为一个过程,是对于软件
在定义、实施、度 量、控制和改善其软件过程的实践中各个发展阶
段 的描述。根据这一原则对软件开发和维护进行过 程监控和研究,
使其更加科学化、标准化,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商业目标[
附件:《城市大脑发展成熟度的年龄评 估模型》论文全文

基于互联网大脑模型形成1+2+N城市大脑建设框架为智慧城市产生智慧提供了一种可行且关键的技术解决方案,为智慧城市,城市大脑等L域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性指导意见
对数字神经元映射的城市大脑关联对象类型进行划分,要求划分的类型相互之间有明确的区分特征,多个数字神经元在协同工作时在功能上的相互管辖关系
鲁数字〔2022〕24号;配备电子门禁等感知设备,实现对图书馆出入口人员流量的监测,自动标记和阈值报警,辅助图书馆管理人员对人流量进行分析管理
通过大众媒体及网站,公众号,小程序,移动应用等自有数字文化平台,开展群众文化宣传推广,及时在线发布各类培训,文化活动等宣传推介信息和相关新闻报道
实现整个美术馆内无线网络全覆盖,支持手机,电脑,平板等移动终端以无线方式连接上网,能够承载馆内各类数据存储、运算和展示等业务
通过云展厅,虚拟展厅等方式,实现馆内实体展览的在线虚拟展览服务,实现观众与展示内容的交互,为公众提供沉浸式,立体化参观体验
配备防火,灾害监测设备,实现有效的火灾防范,地质灾害监测以及自动报警 在危险地段,实现安全提示,自动报警等,实现事故现场的远程监测和事故处理
鲁数字〔2022〕25号;建设智慧停车系统,提供空余车位查询,车位预定,车牌识别,停车导航,反向寻车,自助缴费等智能停车服务,配备自助售货机、无人商店等设施
鲁数字〔2022〕26号;接收公交车辆数据和更新电子站牌数据,实现电子站牌的数据传输,监测,信息发布,远程维护等功能的管理与服务系统
鲁数字〔2022〕27号;通过安装智能控制设备,监测照明设施运行参数,判别运行状态,实现照明设施节能控制与分析,实现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覆盖和容量提升
鲁数字〔2022〕28号,系统通过对接停车场内智能化设施对静态数据及动态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实现对数据的统一管理,数据传输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
鲁数字〔2022〕29号,学校网络应接入市教育城域网,接入带宽不低于1Gbps,班均桌面接入带宽不低于100M,按需配置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设备和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