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智慧博物馆 smart museum
以数字化信息资源为基础,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众服务、藏品保护和业务管理等方面,以实现管理质量提升、服务效能改善的博物馆
展览服务评价指标
L2P4-A1 陈列展览
采用多媒体数字展示形式,丰富数字展览服务效果
L2P4-A2 数字展览
通过云展厅、虚拟展厅等方式,实现馆内实体展览的在线虚拟展览服务
L2P4-A3 互动体验
通过触摸屏、互动投影等多媒体交互方式全方位展现藏品,实现观众与展示内容的交互,为公众提供沉浸式、立体化参观体验
附件:山东省级工程标准 智慧文化设施 第4部分:博物馆评价指标

配备防火,灾害监测设备,实现有效的火灾防范,地质灾害监测以及自动报警 在危险地段,实现安全提示,自动报警等,实现事故现场的远程监测和事故处理
鲁数字〔2022〕25号;建设智慧停车系统,提供空余车位查询,车位预定,车牌识别,停车导航,反向寻车,自助缴费等智能停车服务,配备自助售货机、无人商店等设施
鲁数字〔2022〕26号;接收公交车辆数据和更新电子站牌数据,实现电子站牌的数据传输,监测,信息发布,远程维护等功能的管理与服务系统
鲁数字〔2022〕27号;通过安装智能控制设备,监测照明设施运行参数,判别运行状态,实现照明设施节能控制与分析,实现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覆盖和容量提升
鲁数字〔2022〕28号,系统通过对接停车场内智能化设施对静态数据及动态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实现对数据的统一管理,数据传输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
鲁数字〔2022〕29号,学校网络应接入市教育城域网,接入带宽不低于1Gbps,班均桌面接入带宽不低于100M,按需配置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设备和软件
G等校园网络建设应覆盖到所有教学,实训,活动场所,主要包括校园有线接入网,校园无线接入网,物联网,5G网络,校园网出口及校外网络连接等
实现整个美术馆内无线网络全覆盖,支持手机,电脑,平板等移动终端以无线方式连接上网,能够承载馆内各类数据存储、运算和展示等业务
通过大众媒体及网站,公众号,小程序,移动应用等自有数字文化平台,开展群众文化宣传推广,及时在线发布各类培训,文化活动等宣传推介信息和相关新闻报道
鲁数字〔2022〕24号;配备电子门禁等感知设备,实现对图书馆出入口人员流量的监测,自动标记和阈值报警,辅助图书馆管理人员对人流量进行分析管理
对数字神经元映射的城市大脑关联对象类型进行划分,要求划分的类型相互之间有明确的区分特征,多个数字神经元在协同工作时在功能上的相互管辖关系
基于互联网大脑模型形成1+2+N城市大脑建设框架为智慧城市产生智慧提供了一种可行且关键的技术解决方案,为智慧城市,城市大脑等L域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性指导意见
城市大脑是智慧城市建设结合的产物,评估模型通过城市大脑的统一规划范围确定年龄段,评估值换算成年龄增量后从而形成城市大脑的发育年龄
展望未来城市间城市内部功能空间和设施可能发展的场景及其正负外部性,以引发更深入的讨论与研究,展示多种可能性的未来城市空间创造实践
构建城市大脑标准的基础理论,1+N模式建设方案,城市大脑与城市智能管理中枢的关系,建设城市大脑的时代意义等问题进行了简明但深入的阐述
梳理了IDC对于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影响,以智慧城市发展战略为基础,探讨城市大脑发展的形式,分析其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
案例集旨在为各地开展城市大脑建设提供场景规划和技术实施参考,推动城市大脑行业发展,充分挖掘城市大脑标准化需求
报告梳理了数据库发展三个关键阶段,探讨了未来数据库技术演进的主要方向;产业方面,报告对产业主体、研发模式、产品分布、推广策略等方面,分析我国数据库产业的主体特点、市场格局、发展态势等
城市大脑建设目标选择、方法与路径,分析了我国城市大脑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依据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律,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求,明确提出了城市大脑的建设目标和主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