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产业结构G端化加速推进。
瞄准G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建成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20万亿元。2022年,我国G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15.5%和31.8%,较2012年分别提G了6.1和3.6个百分点。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加快,2012-2022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长期维持两位数增速,成为提振工业投资、促进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
二是能源消费低碳化成效显著。
我国工业用能效率持续提G,2012-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约36.2%。工业用能结构持续优化,我国绿电交易成交量96.9亿千瓦时,其中工业和通信业企业是绿电交易的主要购买方,煤炭清洁G效利用稳步推进,据初步测算,我国工业L域用作原料、材料的煤炭年转化量超过1亿吨标准煤。
三是资源利用循环化水平稳步提升。
工业资源G值化规模化利用水平不断提升。与2012年相比,2022年10种重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总量提G约1.4倍,推动建设60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持续加强,2022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2年下降60.4%,规模以上工业重复用水率连续10年提G。
四是产品装备供给绿色化优势加快形成。
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持续加强,累计推广近3万种绿色产品,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位居世界D一,光伏行业总产值突破1.4万亿元,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产量再创历史新G,风电整机制造商前10名中,我国企业占6家。
附件:工业和信息化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重磅发布《工业绿色发展白皮书(2023)》

积J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提G我国智慧能源管理水平,在 AI 助力节能减排方面,与 AI 相关的技术减碳贡献,至2060 年将至少达到 70%,减碳总量将超过 350 亿吨
工业是我国能耗碳排的重点L域;重点工业行业双碳需求存在一定共性特征;推进工业L域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多措并举,协同并进
超级智能城市不再仅仅是透过先进技术与数据融合实现城市智能化,重心放在与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培育和壮大智慧产品和服务,总结出八大超级智能城市的趋势
白皮书以机械设备制造行业为例,提出了基于工业区块链的碳核查系统应用架构和应用功能设计,并且针对区块链的数据上链和共享进行深入分析
工信部联重装〔2022〕105号;加速发展清洁低碳发电装备;提升输变电装备消纳保障能力;加快推进配电装备升级换代;提G用电设备能效匹配水平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支撑行动;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突破行动;建筑交通低碳零碳技术攻关行动;前沿颠覆性低碳技术创新行动
青岛港大港港区,日照港石臼港区,烟台港芝罘港区范围内各码头陆域范围和码头前沿停泊水域,排放清单涉及的港口机械1792台,车辆 4793963车次
到2030年,G质量实现碳达峰,碳达峰、碳中和数智治理体系基本建成,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取得阶段性成果,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
设计和实施 ETS 的十个步骤,每一步所作的选择都将对其他步骤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很多新见解,新方法和新设计思路都影响着ETS的运行方式
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清洁能源制氢及氢能储运技术取得较大进展,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结合百度智能云云智一体加速产业低碳转型的创新实践,依托 RMI 在双碳L域的深刻洞察,详细阐述了数智技术如何助力关键相关方实现碳中和
聚焦双碳战略,剖析发展机遇与趋势;统一行业认识,构建蓝图框架;明确建设路径,全景呈现实践案例;加强标准+技术+试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