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十七部门于2023年1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规划到2025
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倍,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未来智能机器人发展将聚焦10大应用重点L域,覆盖经济发展L域与社会民生L域。
经济发展L域
制造业:焊接、装配、喷涂、搬运、磨抛等机器人
农业: 耕整地、育种育苗、播种、灌溉、植保、采摘、分选、巡检、挤奶等作业机器人
建筑:测量、材料配送、钢筋加工、混凝土浇筑、楼面墙面装饰装修、构部件
安装和焊接、机电安装等机器人
能源: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巡检、操作、维护、应急处置等机器人
商贸物流:自动引导车、自主移动机器人、配送机器人、自动码垛机、智能分拣机、
物流无人机等产品
社会民生L域
商业社区:餐饮、配送、迎宾、导览、咨询、清洁、代步等商用机器人、以及烹饪、
清洗、监护、陪伴等家用机器人
医疗健康: 手术、辅助检查、辅助巡检、重症护理、急救、生命支持、康复、检验
采样、消毒清洁等医疗机器人
养老服务:残障辅助、助浴、康复训练、家务、情感配合、娱乐休闲、安防监控等
助老助残机器人
教育:交互、教学、竞赛等教育机器人产品机编程系统,分类建设机器人
安全应急:矿山、民爆、社会安全、应急救援、J限环境等机器人
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任务工作原理是听/看懂人类意图 > 分解任务 > 规划子任务 > 移动中识别物体 > 与物理环境交互 > 完成任务
智能机器人(L4-L5)拥有更丰富的传感器和更G的智能水平,能获取并处理外部综合信息,能据此自己制定行动目标
机器人的决策主要依靠算法实现,微模型,中小模型对智能机器人在特定场景的感知,决策具备 技术支撑基础,而基础大模型则有机会打造真正的“通用机器人
科技创新功能集聚(大张江),G补贴4000万元;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转型升级),G补贴2000万元;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产业化),G补贴1000万元
战略起点G是上海市规划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产业基础雄厚集聚了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土地资源充足拥有大量可用工业土地资源
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以雄厚的工业基础与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为双核,智能机器人与智能运载系统,智能感知系统,智能新硬件系统产业发展相辅相成
闵行区集聚了多个人工智能与G端制造产业园区,平台机构和产业联盟,为智能机器人的产学研用协同提供了广阔的载体空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深化构建“东西互动,多点联动”的产业布局:完善“4+X”总体布局,推进浦东张江, 徐汇滨江,闵行马桥,临港新片区等四大优势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
京津冀地区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达995家;长三角地区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达4547家;珠三角地区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达2643家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推动服务机器人更快发展,公共服务场景的应用价值得以被开发,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快速放大
产线自动化时事先程序设定控制,机器智能时传感器感知环境信息;人工智能时深度学习与强化学习技术具备类人特征,有自主思维能力
产业链上游硬件方面: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 智能芯片, 传感器, 末端执行器;软件方面:交互系统, 控制系统,决策技术,感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