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东莞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制造强市取得显著成效,国际出色的松山湖科学城初步建成,整体创新能力显著提G,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更加成熟,创新创业生态更加完善,科技支撑产业转型升J能力显著提G,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
展望2035年,世界出色生态科学城多面建成,东莞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在新材料、信息等若干L域科研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出一批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前沿引L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成为全国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科技创新引L与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根本性改变,培育出一批掌握行业话语权的创新型企业,新兴产业成为引LG质量发展的支柱,成为广东G质量发展的名片。
深府〔2022〕24号.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保持在47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保持37%以上;完成20平方公里产业空间整备;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到4.5张
粤建科〔2022〕56号 建设岭南特色超低能耗及近零能耗建筑300万平方米,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200万千瓦时,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
穗府办〔2022〕4号,规划由7个部分构成,总结发展现状研判面临形势;明确总体要求提出发展目标;构建产业体系构筑产业格局;完善支撑体系健全统筹机制
粤工信数字产业函〔2022〕13号,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建设 支持深圳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试点
根据元宇宙10条,建设具有黄埔特色的元宇宙标志性场景、元宇宙关键共性技术与通用能力的价值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最高补贴分别达500万元
推进三网融合建设,构建规范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建成1+3+5+N 的一网统管基本架构,即构建一网统管省,市,区(县),镇(街),村(社区)五级用户体系和打造N类特色应用专题
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计划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智能制造生态,推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应用 着力营造智能制造发展环境
到2025年,推动建成 5G 基站约8万座,布局更广覆盖的物联网,建设智路,智桩,智慧灯杆等智慧基础设施体系,打造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杆
粤府〔2021〕62号,按照1+2+7+10的发展思路提出十四五时期广东科技创新发展的定位目标,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七个聚焦、七个着力
珠智办〔2021〕3号,将突出珠海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枢纽性,以促进珠海市民生活高品质发展为目标,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关键的重点难点问题
茂名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海南自由贸易港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处,构建一 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战略的深入实施,湛茂都市圈的谋划推进,沿海经济带西翼将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总体上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总体上按照江门规划纲要,市委规划建议明确的重点任务进行组织,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