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7年的93.2%提升至97.5%,六项空气主要污染物指标均优于二J标准,其中PM2.5从2015年的36ug/m3降到21ug/m3,PM10从2015年的78ug/m3降到48ug/m3,SO2从2015年的23ug/m3降到9ug/m3,NO2从2015年的40ug/m3降到17ug/m3,较2015年分别下降41.7%、38.5%、60.9%与57.5%。
地表水Ⅲ类以上水体比例达90%,其中,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Ⅲ类水质达标率100%,饮用水水源地Ⅲ类水质达标率100%,小流域Ⅲ类以上水质比例从2017年的40%提升至90%。2018年多面消除劣Ⅴ类水体。
策划实施39个流域水质提升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6515万元,累计进度达107.2%。
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1%以上;
推进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实施,完成26座设施及150公里的配套管网建设,农村集中污水处理设施221座、处理能力4.3万吨/天;试点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美林街道、东田镇、眉山乡及丰州镇等4个乡镇8条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附件:关于印发南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通知

贵政办发〔2022〕15号,到2025年港北区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要覆盖100%的村庄;桂平市,平南县,港南区,覃塘区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要覆盖90%以上的村庄
咸政发〔2022〕4号,力争全市完成植树造林110万亩,义务植树4000 万株,森林抚育300万亩,加快城市道路绿化.森林公园等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碳汇能力
南府办〔2022〕13号;控制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推动煤电等行业探索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实现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80%以上,增加生态系统碳汇
新政发〔2022〕54号,布局建设5个以上国家物流枢纽,2个以上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完善15个左右区域物流枢纽.10个左右区域冷链物流基地或产销集配中心
陆府函〔2022〕43号;居民平均期望寿命 78 岁;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为 120 万人次;全市医疗机构现有病床 3315 张,平均住院日7 天
周政办〔2022〕21号;建成符合ISO9001标准的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晴雨预报准确率提高到89%以上,暴雨预报准确率提高15%
淄卫发〔2022〕2号;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5岁左右;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以上;传染病临床诊疗规模达到1000张床位以上
369区域高可达目标,实现30分钟与苏锡常都市圈主要城市直达;123市域高质量目标,实现宜南山区核心景区间15分钟互联互通 城区至市域各镇35分钟可达
铜政办发〔2022〕5号;11.7万人(次)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3.2万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85%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实现四个基本建成和五个提升;打造具体目标六个;22项发展指标体系;本建成特色优势鲜明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制造业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增加值达到28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培育20家百亿级企业,500家专精特新企业
金融业增加值达到 800亿元,占 GDP比重保持在10%左右;本外币存贷款增速保持不低于9%和13.5%的较高增长速度;映山红行动深入推进
汕府办〔2022〕16号;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取得成效,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不低于8%;海洋领域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
莱安〔2022〕5号;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1以内;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控制在1.35以内
沪府发 〔2022〕4号,能源供应能力按照力争1.35亿吨标准煤配置;全社会用电量预计1850亿千瓦时以上;天然气消费量预计增加到137亿立方米左右
莱安〔2022〕5号;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1以内;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控制在1.35以内
沪府发 〔2022〕4号,能源供应能力按照力争1.35亿吨标准煤配置;全社会用电量预计1850亿千瓦时以上;天然气消费量预计增加到137亿立方米左右
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377万吨标准煤左右;境内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37亿千瓦左右;电力高峰负荷削峰能力达到最高用电负荷12430万千瓦的5%以上
建设40所保教改革实验园,培养50名学前教育领航者,50名学前教育指导专家;大班额比例控制在5%以内;建设6所优质中职学校和10个优质特色专业群
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一体化龙头,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北引擎,建山西中部城市群一个核心,一体两翼,多方协同的发展格局
交通基础设施力争完成投资1000亿元;形成2113交通圈,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不低于70%,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明显提升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00亿元以上;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11个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4000亿元;全市粮食总产量43.3万吨;蔬菜产量280.5万吨
泰卫健发﹝2022﹞11号;设置了小微企业职业健康促进行动,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等2个专栏;培养职业健康领域专家,建设泰州市职业病防治院
建立健全小微企业职业健康技术援助机制,推动小微企业规范职业健康管理,逐步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提升小微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整体水平
津政发〔2022〕10号;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5%;全域电炉钢产能比例达到25%左右;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100%
津政办发〔2022〕27号,国内航线通航城市将达到150个,国际及地区通航城市达到53个,生活快销品,电商快件吞吐量占比提升到30%,构建大物流多式联运体系
津政办发〔2022〕29号,推进同线同标同质,用好现有三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支持市场主体内外贸一体化经营;引导内外贸企业数字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