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发展历程,以本田Asimo三个阶段为例:技术探索后,商业化发展需深入挖掘使用场景
1. 技术探索阶段:1986-2000
技术不断进步,可分为三个阶段:
1. 模仿人类直立行走:研发围绕腿部技术
2. 增强行走能力:行走稳定性与楼梯攀爬
3. 提升功能、外观:增加头部、手臂、身体,
外观与人更相似,增强平衡能力与功能性
技术相对成熟后,先后推出3款人形机器人,
初代G188cm、重175公斤,设计增加亲和力、
行走攀爬能力提升的同时,实现G度、重量分
别降低16%、26%。
2. 商业化初尝:2000-2022
功能性能进一步增强:
• 运动能力:可以奔跑,在崎岖坡面行走行走能力加强,实现物品抓取功能
• 语音交互:理解、回答简单语音命令
• 人脸识别:对所选人脸进行辨认
• 环境监测:避障通行的同时,绘制环境地图,标记固定目标。
实用性低:落地应用失败,于2022年3月正式
宣布退役,结束了长达 22 年的表演服务生涯
3. 展望未来:深度挖掘需求
在Asimo退役后,本田对其未来作出如下判断,
增加人形机器人实用性:
• 协助生活:作为老人、伤残人士等存在生
活不便群体的眼、耳、手、脚,让出行更
便利
• G危工作:在如救火、有毒物质清理等对
人体有害的工作场景中取代人工
• G重复性工作:用于老年人护理、公路运
输的护理、灾难机器人
我国社会重视亲情纽带,很多老人渴望子女陪伴;目前我国仅约32万名护理员,每人须看护至少7.5 位老人,机构护理员缺口G达28万
根据老年人需求类型可主要分为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主要用于辅助老年人日常起居和满足老年人的心理、娱乐需求
预计2027年市场规 模将达到536亿元, 2022-2027年CAGR有望达到47 .9%;2027年有望智能非移动机器人和智能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达到166亿元、370亿元
类手机器人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和物流中的搬运装配焊接等场景;脚机器人在仓储物流工业线边和各类服务场景均有落地;人形机器人具备通用性胜任多种场景
酒店机器人Relay降低使用价格,服务机器人行业先提出并使用“机器人即服务”模式,以按月付费租赁的形式向酒店出售机器人服务
普渡科技创新性地将机器人的行走意图可视化,建立人机通行的红绿灯机制,一套用于确认人机路权的通行机制,引导行人的运动规划提升通行效率
机器人生产效率G800-1000包每小时;生产质量精度较G完成要求严苛的生产任务;理想状态工作时长为24h/天;无需考虑危险环境下的生命保障及安全需求
快消企业原料,成品储存成品分拣,拣选,市场规模:50-100 亿元,电商平台自建仓储,云仓, 跨境仓,药企业看重行业经验/项目落地案例
机器人在特殊环境下的服役,在消防救援,电力勘测,农业,核工业,反恐防暴,国防安全等L域具有巨大的需求,代替人进行危险的作业或者重复性的操
空间机器人是指面向太空环境作业的机器人,对机器人的性能要求JG,在空间勘测,航天员出仓等作业中具有重要作用,玉兔号,祝融号,空间机械臂等太空机器人
仿生机器人指基于仿生学的机理,生物结构等特征进行机器人的设计与研发,通常具有仿生外形或运动特性,如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仿生扑翼机器人
核心技术涉及多传感器融合,建图与定位,引导和导航,避障规划,G精运动控制,多机器人集群控制等,机器人同时协作具有良好的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