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结合实际,加强市、镇(街道)、村(社区)三J联防联控救援队伍建设,建成了包括消防救援、道路抢险、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等53支镇J应急救援专、兼职队伍,新建了两支社会力量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编制、修订和出台了常见自然灾害、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126个综合和专项应急预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实现了政府、部门间应急预案相互衔接,发挥了应急预案防范和处置灾害事故的基础性、指导性作用。
突发事件卫生急救体系不断完善,建成1个急救中心、4个急救分中心、12个急救站,配备46辆监护型救护车(含13辆负压型)、28套车载急救设备、4套急救站急救设备,为开展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和社会公众安全急救提供有力有效保障。
推行“智慧安监”企业线上自查自改模式,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配强配齐监管执法力量,应急局增编至64名、组建市政府安全生产专家团队57名,镇(街道)配备专职人员68名、协管员81名,编制21个重点行业L域36类安全监管导则。推行“152030”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有效闭环销号704项“老大难”隐患问题;实行市L导挂钩整治制度,管控治理44项重大安全生产问题;多面部署开展三年行动、大排查大整治、“智慧用电”、自建房加工场所等专项行动,整治重点L域突出隐患问题20余万项。br />
社会基层应急救援力量不断提升,社会志愿者救援力量纳入全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体系,现已建有企业应急队伍5支、社会义务救援队4支、红十字蓝天救援志愿者队伍等3支、社会义务救援协会1个。
到2025年,把晋江打造成为典型的G韧性城市,智慧应急建设的先行示范城市,城市智慧应急能力明显提升,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成统一L导、权责一致、权威G效的应急管理能力体系,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综合应急保障能力多面加强,社会协同应对能力显著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附件:关于印发晋江市“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

信府〔2022〕4号;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涵盖危化企业,人员密集场所等多个重点行业,10家非煤矿山,51家加油站,2家一般化工厂录入风险点危险源管理系统
宜府办发〔2022〕34号;各级人民政府要做好应对气象灾害的资金保障;气象部门应建立和完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陇政办发〔2022〕68号;以全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总揽,以各县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38个市本级专项应急预案为基础,应急预案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淮应急〔2022〕32号;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气象监测精密度达到88.75%,公众气象预警信息发布覆盖率达到95%,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内
临政办字〔2022〕90号;通过书面方式向上级市场监管和卫生健康部门报告疫苗安全事件信息,紧急情况下可通过电话方式报告,初报,续报,终报,核报
凉府发〔2022〕9号;应急管理机构专业人才占比超过60%,应急管理部门综合行政执法装备达标率达到100%,新增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率达到100%
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设定了13项主要指标,设定了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7个方面任务
设定了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深化应急管理法治建设,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提升应急信息支撑能力,凝聚公共安全应急合力等7个方面34项主要任务
芜应急〔2022〕57号;应急管理体系趋于健全;风险防控能力全面提升;应急救援水平显著提高;支撑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共建共治共享基本实现
安政〔2022〕10号;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全面加强;应急救援实战能力大幅增强;应急综合保障能力有效提升
肇府函〔2022〕117号;七大工程推动规划目标任务落地实现,包括补短板工程,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工程,智慧应急信息化建设工程,固根基工程,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
〔2022〕16号;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强化生物实验室建设,搭建区域内“1+N”公共卫生应急专业实验室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