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意指有身体并支持物理交互的智能体,人形机器人是其中典型,因为具身智能研究的关键在于让机器人适应人类环境,降低使用门槛,终走进千家万户的生活;
当前机器人的智能交互与自主行动尚待技术攻关,已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多仍由人通过软件
操纵其移动,一小部分可基于设定的目标自动规划短路线。同样,在人机交互上方面,
部分机器人已经实现与人进行对答,但多基于预设语言库,暂时未能达到与人类进行双向
的、自主的交流。
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任务工作原理
听/看懂人类意图 > 分解任务 > 规划子任务 > 移动中识别物体 >
与物理环境交互 > 完成任务
具有代表性的人形机器人正在解锁更多的应用场景
2021年8月,马斯克在特斯拉年度AI开放日上次公开
展示了“擎天柱”人形机器人的想法;
仅过一年时间,“擎天柱”原型机于9月30日特斯拉AI
Day发布;
“擎天柱”身G172CM,整体重量73KG,行走功率
500W,坐姿功率100W。
智能机器人(L4-L5)拥有更丰富的传感器和更高的智能水平,能获取并处理外部综合信息,能据此自己制定行动目标
机器人的决策主要依靠算法实现,微模型,中小模型对智能机器人在特定场景的感知,决策具备 技术支撑基础,而基础大模型则有机会打造真正的“通用机器人
科技创新功能集聚(大张江),最高补贴4000万元;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转型升级),最高补贴2000万元;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产业化),最高补贴1000万元
战略起点高是上海市规划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产业基础雄厚集聚了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土地资源充足拥有大量可用工业土地资源
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以雄厚的工业基础与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为双核,智能机器人与智能运载系统,智能感知系统,智能新硬件系统产业发展相辅相成
闵行区集聚了多个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产业园区,平台机构和产业联盟,为智能机器人的产学研用协同提供了广阔的载体空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深化构建“东西互动,多点联动”的产业布局:完善“4+X”总体布局,推进浦东张江, 徐汇滨江,闵行马桥,临港新片区等四大优势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
京津冀地区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达995家;长三角地区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达4547家;珠三角地区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达2643家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推动服务机器人更快发展,公共服务场景的应用价值得以被开发,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快速放大
产线自动化时事先程序设定控制,机器智能时传感器感知环境信息;人工智能时深度学习与强化学习技术具备类人特征,有自主思维能力
产业链上游硬件方面: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 智能芯片, 传感器, 末端执行器;软件方面:交互系统, 控制系统,决策技术,感知系统
凭借机器视觉,自然语言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初代“AI+”机器人产品逐步成熟,生成式AI的爆发与通用人工智能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