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为夯实机器人产业发展基础,摩登7从补短板、建标准和提升检测能力3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机器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取得实质成效。比如精密减速器、G性能伺服驱动系统、智能控制器、智能一体化关节等,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能力持续提升,部分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比如印发了《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布了近百项标准和行业标准,初步建立了机器人产业标准体系;又比如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投入运行,初步形成了机器人整机、零部件及集成应用等检测认证服务体系。但是在G端零部件供给、急需标准制定、检测认证能力建设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产业需求。
“十四五”时期为加快提升机器人产业基础能力,《规划》从三个方面作出相关部署。
一、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重点补齐专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艺等短板,提升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开发机器人控制软件、核心算法等,提G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智能化水平。
二、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建立全国机器人标准化组织,发挥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机器人)的技术标准创新作用,持续推进机器人标准化工作;健全机器人标准体系,加快急需标准研究制定,加强标准应用推广;积J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三、提升检测认证能力
鼓励企业加强试验验证能力建设,强化产品检测,提G质量与可靠性;增强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检测能力,满足企业检测认证服务需求;推进机器人认证体系建设。
附件:《“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下载
进一步提升我国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十四五期间着力从以下三方面推动: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建立健全创新体系和支持协同创新和技术融合
开展机器人+应用行动,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发力:深耕行业应用,拓展新兴应用和做强特色应用,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需求
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重点产品的创新及应用,推动产品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机器人可以提升生活品质
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建成3-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
会学习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核心,从人机交互扩展到交互认知,从深度学习扩展到机器自学习,才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
2021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35.8亿美元,工业机器人144.9亿美元,服务机器人125.2亿美元,特种机器人65.7亿美元
开发出消毒、智能测温、智能巡检、导诊、清扫、咽拭子检测等多款智能机器人,并投入现场应用,对疫情防控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促进了机器人企业的发展。
递送机器人行业企业数量众多,产品性能、技术储备、商业化能力等成为产品 同质化背景下企业核心竞争要素,应用于连锁餐厅、酒店,宴会厅等场景
科沃斯、猎户星空、穿山甲等均拥有一项或多项自研核心技 术,广泛服务 于购物、旅游、医疗、金融、政务等行业,应用场景十分丰富
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个性化场景定制与产业数字化赋能将成为服务机器人厂商价值增值的重要模式。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在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的标准要求与测试方法,提出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系统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案,以促进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安全可靠地替代人工巡检作业
喷雾消毒杀菌机器人 价格是$19,999.00一台,消毒机器人编号是 CZD-RobotSp-AZ, 尺寸是1480x512x51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