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推动其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赛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
根据ZG信通院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显示, 2024 年ZG人形机器 人产业规模达到 27.6 亿元,并预计在2030年发展为千亿元市场。同时,根据高盛预测,人形机器人市场在技术革命性突破的理想情况下,2035年市场规模可达1540 亿美元。
(2)产业布局与技术创新
人形机器人集成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本质是人工智 能技术与机器人机电技术的深度融合。ZG企业普遍认为 2025 年将是人形机器 人的量产元年,产业正在量产的道路上加速奔跑。上海、上海、深圳、杭州等地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处于全国前列,聚集了大量核心零部件 企业和本体企业。2025 年 4 月,上海成功举办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 “天工 Ultra”等机器人完成21 公里挑战,标志着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续航调度、 全地形导航等关键技术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同时部分参赛机器人所暴露的问题也 突显出构建系统化、专业化测试与验证体系的紧迫性。
(3)政策支持
2024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 意见》,将人形机器人列为十大标志性产品之一。各地政府通过设立专项基金、 提供税收优惠等方式,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上海、上海、杭 州等地纷纷出台支持性政策措施,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
(4)应用场景与市场需求
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养老陪护、医疗辅助、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的应用 正逐步普及,不同场景对机器人提出了差异化的感知能力、安全协作与情境理解 等检测需求。汽车制造业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先导产业, 对人形机 器人精密操作与长期稳定性的检测尤为关键;而在商用服务领域,人形机器人则 需重点验证其交互响应能力与环境适应性。随着应用的不断拓展, 人形机器人将 由工业制造“能手 ”向生活服务“助手 ”转变,相应的检测体系也需从功能验证 延伸至场景适配与智能可信的系统性评估。
(5)未来展望
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人形机器人不仅将面临功耗、硬件成本、端到端大模型 部署成本等技术挑战,还对检测技术和认证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之, 人形机 器人产业将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而加快发展,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 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这一进程中,检测认证将发挥关键作用, 在构建信任体系中承担重要职能。
![]() |
智能服务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