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突破智能采矿协同设计技术瓶颈,基于四维地理地理信息系统采矿协同设计和输配电供电计算功能,实现了综放工作面施工设计、工程量计算、设备选型、
电缆设计、供电计算、设备工作面安全评价和三维效果图的自动生成,为智能综
放工作面安全G效开采提供了技术保障。
2.研究应用了矿产资源动态勘察优化技术,结合井上下钻孔、探煤、煤质等
数据,基于四维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动态勘察功能,实现了自动计算资源
储量块段、开拓储量、准备储量、回采储量、损失量,并结合已经建立的煤层三
维模型计算块段储量并自动生成块段资源储量三维模型,实现了矿井资源储量的透明化管理。
3.研究应用了综放工作面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了大数据矿压分析系统,通
过对支架工作阻力、循环末阻力、大初撑力等历史数据和矿压显现规律分析,
结合矿压云图及典型工作面来压特征,应用回归分析算法、均化循环拟合方法等
对典型D板条件工作面循环增阻特征进行分析,实现了工作面来压步距、来压强
度的超前预判,为工作面安全推采、保障现场人员、设备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4.探索开发了本源-全息-模态分析算法,建设了基于 SOA 架构的煤矿重大动
力灾害准确预警服务平台,实现综放工作面动力灾害的前兆表象准确预判、超前
预警。
5.构建了矿井智能化透明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实现了综放工作面应急救援预
案一键启动、智能决策分析、避灾路径自动规划、事故反演仿真等,提G了综放
工作面灾害期间的应急响应能力。
附件:龙王沟煤矿特厚煤层智能G效综放工作面-鄂尔多斯市国源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三元煤业综采工作面全景视频拼接子系统,在液压支架上安装 100 多路 5G G清摄像机对工作面进行实时监控,主运输皮带人工智能 AI 监测子系统
清浮煤作业完成 后采煤机自动进入 20 号支架位置,待支架推溜作业完成后集控发出推溜完成信号,采煤机自动进行下一循环进刀作业,下端头作业与上端头作业对称
薄煤层智能化系统以电液控和智能集控中心为控制基础,每班可省 5-6 人,达到了平均班进 5 刀,单班月平均推进 75m 的好成绩,降低了 0.47 个百分点
建成了G度智能化 450m 超长综采工作面,G可靠性智能耦合液压支架与超前支护装备,实现了超长工作面D板和煤壁的稳定控制
顺槽带式输送机采用全硫化工艺+重型热浸镀锌支架 +G分子托辊,提G带面服务寿命,每天可减少维护人员 2 人,利用 AI 智能摄像仪配合线型激光标定光源方式,实现智能调速
实现了利用“CT”切片技术生成规划切割曲线功能,切割曲线包括有等间 距网格点的煤厚,D底板倾角,俯仰角等信息,自动生成之后 10 刀的规划曲线
通过优化液压支架自动跟机 61 个关键参数,调整抬底和降抬底延迟时间等方法,实现支架动作的快准稳,单架 移架时间全部控制在 9s 以内
D煤破碎及运移全历程模拟技术;采放协调智能放煤工艺及方法方面;智能化放煤控制关键技术与装备方面,实现了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放煤机构准确监测
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实现了全工作面程序割煤和跟机自动化,解决蒙陕地区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性矿井地安全G效开采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劳动组织由放D煤开采时三八制调整为四六制,日工效达到 145.8 吨/人,工作面回采率由放D煤时 93%提升至 97%,增加 4%
开展三维地震数据和钻孔数据的质量控制分析工作;利用钻孔与地震标定建立三维地震数据与钻孔数据的联系;对开采区内煤系地层进行精细地质建模
采用先进的 LASC G精度三维惯导系统对采煤机进行定位;开发适用于综放工作面G粉尘环境的采集频率大于 20 帧/s,COMS 传感器靶面尺寸 2/3 英寸的智能摄像头
在自动防卡钻电液控制系统中,PID 控制器用于回转压力的控制。控制器设 定值为 16MPa,输入值为油压传感器实时反馈的回转压力值
果创新了全断面敞开式掘进机智能掘进工艺技术体系,实现了 复杂地质条件下全断面敞开式掘进机施工超长(>5000 m)斜井施工
盾构机通过在 81405 G抽巷的成功应用,单日G进尺完 成 51m,刷新了全国同类巷道G生产纪录,月G进尺完成 641m,平均班进 10.13m,G班进 28.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