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十三五”时期河池科技创新成果
“十三五”期间,全社会R&D投入超过15亿元。全市共实施自治区、市两J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218项,财政资助研发资金1.23亿元。突破重大共性关键技术26项,转化重大科技成果83项,新增有效授权发明专利318件。研究成果获广西科学技术奖19项。G新技术企业由4家增至24家。建成自治区J科技创新平台载体48个。
第二部分“十四五”时期河池科技创新发展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6%,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R&D活动企业数量60家,G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0家,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达到15亿元,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20人年,拥有自治区J科技创新平台53个,每万人口G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0.35件。
第三部分 河池科技创新重点举措
1.优化要素配置,提G区域战略科技力量。
2.实施“千亿百亿”产业科技支撑工程。
附件:关于印发河池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百政发〔2022〕4 号,到2023年,百色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8.8%以上;实施国培计划,区培计划,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16所
河政发〔2022〕7号,发展2+5千亿百亿主导产业集群,每个产业列出具体产业的发展思路方向和产业发展重点专栏;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桂政发〔2021〕39号,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大幅提升,高新区的创新引领作用加速提升,国内外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通畅,创新型广西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南宁天际及南宁合众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铝加工创新中心、中西药生产基地等一大批三大重点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南宁国际铁路港等一批物流枢纽
基本实现广西治理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广西、法 治政府、法治社会,体育强区、健康广西, 教育高质量发展,生态经济发展壮大,美丽广西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按照湾区所需、来宾所长,来宾所缺、湾区所溢的思路,参与产业分工、加强产业合作,深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打造珠江—西江绿色生态走廊来宾段。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河池深巴试验区成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平台,开放合作卓有成效,法治河池、平安河池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效明显
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建成创新型百色,生态经济发展壮大,基本建成美丽百色,基本实现百色治理现代化,平安百色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打造玉林—铁山港东岸出海新通道和玉林—湛江港出海新通道,加快推进国际陆港项目、保税物流体系和玉林铁路口岸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