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多维度引导智能机器人走入养老场景,垂直场景深度耦合具身智能软硬件
• 我国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失能老人数量激增,护理人力供给严重不足,智能养老机器人在政策支持与技术进步推动下加速落地,正成为我国养老产业智慧化转型的关键力量。
• 政策稳定支持智能养老机器人,多层次财政补贴持续发力引领具身智能养老场景落地,产业政策、财政手段、金融创新等支持可多维度推进养老智能机器人形成千亿产业。
• 全国养老机构、社区、军队特殊关照军休干部等刚需场景率先引导智能机器人走入养老场景,头部养老院已引入智能机器人进行场景验证,产业步入加速阶段。
• 具身智能发展进入场景化垂直下沉阶段,养老智能机器人需要深度数据为人工智能模型提供源泉, 多模态感知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推动养老机器人实现从辅助到主动服务的跃升,在康复、护理、 陪伴三大领域取得关键突破,先发企业或可形成强竞争壁垒。
产业规模:养老智能机器人落地持续加速,市场规模预计将超两万亿。
• 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数3.8亿人,失能老人总数将达一亿人,居家端和机构老年人人数分别占90%、10%,假设未来对非失能老人配备健康监测类、情感陪护类和行动辅助类机器人,对失能老人配备健康监测类、情感陪护类、护理类、移动康复类服务机器人,预计2030年健康检测、情感陪护、 护理、行动辅助机器人均价可以分别降至0.2、2、3、3万元,并对不同品类智能养老机器人在各应用领域渗透率做出假设, 智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超2万亿。
具备养老渠道和业态优势的软硬件一体化企业:松霖科技、三晖电气、荣泰健康、 麦迪科技、盛视科技等。
养老机器人多品类出色产品布局: 欧圣电气、东方精工、海尔智家、新时达、润泽科技、倍轻松、 豪江智能、中坚科技等。康养外骨骼:振江股份、兆新股份、伟思医疗、精工科技、探路者、深圳乐聚(未上市) 、上海傅立叶(未上市) 、程天科技(未上市)、肯綮科技(未上市)、杭州智元(未上市)等。
附件:智能养老机器人深度:场景深度耦合具身智能,共建万亿科技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超两万亿

未来五年内 B端养老院及医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120 亿元,C端家庭机器人市场有望达到50亿元,展现出广阔的蓝海前景,其快速发展将持续催化相关产业链升级
报告解析政策、市场、技术与行业格局,聚焦十大核心趋势,为教育行业提供全面的方向指引和战略洞察,教育市场规模已超700亿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2900亿元,复合增速达47%
人形机器人有没有一个通用的完全端到端的大模型,整个具身智能产业正在爆发,所有路径都需要大数据,人形机器人是可以量产的,但真正的大规模的应用还没到来
于具身智能和机器人来说,模型架构都还不够好,也不够统一,在未来2到5年,智能机器人技术的重心是端到端的具身智能AI模型,成本的大规模的算力也很重要
精密减速 器市场呈现出“高端由外资主导、中低端由国产加速替代”的竞争格局;工业机器人稳步增长,人形机器人最潜力的下游应用场景
当前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精密减速器可分为谐波减速器,RV 减速器,行星减速器和摆线针轮减速器,减速器企业工艺水平不断提升,国产减速器供应能力日益增强
拟人化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可能高达2400亿美元,这一 估计是基于拟人化机器人在家庭和制造环境中的规模化运行潜力,麦格理暗示到2050年市场价值可能达到3万亿美元
人形机器人市场即将迎来指数级增长,未来可能影响75%的工种和40%的员工;成本正快速暴跌,降幅达40%,现大规模采用将成为可能;开启一个前所未有的丰裕时代
在软件算法层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可以分为基于模型的控制和数据驱动控制;二者相结合的混合控制方式,兼顾了控制精度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人形机器人的运动和作业能力
端到端大模型:能够直接实 现从人类指令到机械臂执行;分层具身大模型是不同层次模型协作, 上层大模型进行感知与决策,底层硬件层和中间响应快的小模型进行决策的分解与执行
智能服务机器人生态意味着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用户体验;提供了机器人之间的相互协同和调度的能力;降低技术壁垒,促进不同厂商和服务提供商之间的无缝集成
规模化生产降本:BOM成本年均下降18%,2027年工业级人形机器人单价降至$3万;谐波减速器国产化使关节模组成本降低40%;有望重构 1.5 万亿劳动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