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智能移动机器人电机与减速机产品发展蓝皮书》由移动机器人 (AGV/AMR) 产业联盟与新战略移动机器人产业研究所联合编撰,基于对国内外超 30 家电机及减速机企业、超35家机器人企业的调研数据,系统剖析了智能移动机器人核心动力部件的发展现状、趋势与产业格局,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多面的决策参考。
一、行业概况:定义、规模与驱动因素
(一)行业界定与分类
蓝皮书所涉智能移动机器人涵盖工业移动机器人 (AGV/AMR)、人形机器人及商用服务机器人(轮式,含送餐、酒店配送、清洁环卫等类型),明确将家庭扫地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排除在统计范围外。作为机器人动力系统核心的电机与减速机,其配置数量基本一致,共同支撑机器人的运动与操作功能。
(二)市场规模与结构
2024 年ZG智能移动机器人电机市场规模约 11.6 亿元,销售数量达 105 万台;减速机市场规模约 12 亿元,销售数量同样约 105 万台。从产品应用结构看,轮式移动机器人占比Z高,约 62.80%;腿足式机器人占比 33.40%,主要为形机器人及四足机器人。
(三)核心驱动因素
产业发展主要受三大需求拉动:工业领域对 AGV/AMR 的稳健需求支撑基础市场扩容;商用服务场景的快速渗透催生新的应用增量;人形机器人对电机数量与性能的双重高要求成为未来增长核心引擎,预计到 2030 年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同时,材料革新、AI 融合与能源突破等技术进步为产业升J提供了关键支撑。
(四)产业链结构
电机与减速机处于智能移动机器人产业链的核心零部件环节,上游衔接材料、电子元器件等供应端,下游直接服务于机器人本体企业,其技术性能直接影响机器人的效率、精度与可靠性,Z终决定终端场景应用效果。
二、动力系统:需求特征与发展趋势
(一)核心需求分析
机器人本体企业对动力系统的需求聚焦于效率、精度、可靠性与适配性,不同场景需求存在差异:工业 AGV/AMR 侧重负载能力与耐用性,商用服务机器人关注小型化与低功耗,人形机器人则对高密度扭矩、快速响应及协同控制提出极高要求。
(二)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移动机器人动力系统将呈现 “更高效、更聪明、更绿色” 的核心特征,实现从 “功能执行” 到 “自主进化” 的跨越。电机与减速机的发展将围绕三大核心方向展开:效率革命(提升能量转换与传动效率)、智能重构(融合感知与控制功能)、生态协同(跨学科技术整合与产业链协作),推动机器人从 “工具” 向 “智能体” 进化。
三、电机市场:现状、竞争与趋势
(一)应用现状
电机广泛应用于机器人驱动轮 / 舵轮(底盘运动)、转向关节等核心部位,不同类型机器人对电机的选型存在显著差异:轮式机器人多采用直流伺服电机,腿足式机器人依赖高精度谐波电机,商用服务机器人偏好小型化步进电机。
(二)市场规模与增长空间
2024 年市场规模已达 11.6 亿元,受益于人形机器人的爆发预期与传统机器人市场的稳步增长,未来市场空间将持续扩大,预计在 2030 年随人形机器人主导格局形成实现规模跃迁。
(三)竞争格局
市场参与者涵盖多类企业,以上海步科、上海鸣志电器为代表的专业电机厂商凭借技术积累占据优势,江苏富兴电机等企业聚焦细分领域形成特色竞争力,同时伟创电气等综合电气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市场竞争呈现多元化态势。
(四)价格与交货周期
价格区间因产品类型、性能参数与批量规模差异较大,交货周期受生产工艺复杂度与供应链稳定性影响,标准化产品交货周期相对固定,定制化产品则需根据研发与生产难度调整。
(五)未来趋势
技术上向高密度、小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融合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的智能电机成为重点研发方向;市场上人形机器人专用电机将成为增长主力,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四、减速机市场:现状、竞争与趋势
(一)应用现状
减速机与电机配套使用,主要承担降低转速、增大扭矩的功能,在机器人驱动与关节部位不可或缺。RV 减速机与谐波减速机因高精度特性在中高端机器人中应用广泛,行星减速机则凭借成本优势在商用服务机器人中普及。
(二)市场规模与增长空间
2024 年市场规模约 12 亿元,与电机市场规模基本匹配。随着机器人对传动精度要求的提升,减速机市场将同步增长,人形机器人的批量应用将成为核心增长驱动力,市场规模有望随产业发展持续扩大。
(三)竞争格局
市场呈现 “外资主导中高端,国产崛起中低端” 的格局,国外品牌在高精度减速机领域仍具优势,国内企业如浙江赛亚、杭州亿亿德传动等通过技术攻关逐步实现突破,在特定应用场景形成竞争力,国产替代趋势逐步显现。
(四)价格与交货周期
价格受传动精度、寿命与品牌影响显著,高精度减速机价格较高;交货周期与生产产能、原材料供应相关,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的企业交货周期波动较大。
(五)未来趋势
技术层面追求更高精度、更长寿命与更低噪音,微型化与集成化成为发展方向;市场层面,人形机器人关节用高精度减速机需求将快速增长,国产企业在材料工艺与制造精度上的突破将加速市场格局重构。
五、代表企业与用户选型
(一)重点企业分析
蓝皮书详细剖析了 7 家代表性企业:上海步科在工业机器人电机领域技术L先;上海鸣志电器产品线丰富,覆盖多场景需求;浙江赛亚专注减速机技术研发;江苏富兴电机聚焦电机性能优化;苏州伟创电气依托电气技术优势跨界布局;江苏亿控智能与杭州亿亿德传动在细分传动领域形成特色竞争力。这些企业的发展路径与产品策略为行业提供了实践参考。
(二)用户选型分析
机器人本体企业选型时主要考量性能适配性(与机器人负载、精度需求匹配)、可靠性(寿命与故障率)、成本效益与服务响应速度。从应用环节看,驱动轮 / 舵轮部位是电机与减速机的核心应用场景,其次是转向关节,不同场景的选型偏好直接影响零部件企业的产品研发方向。
六、行业机遇、风险与展望
(一)发展机遇
人形机器人的爆发式增长带来增量市场机遇;工业 AGV/AMR 的场景拓展与商用服务机器人的快速渗透支撑基础需求;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突破机会;AI 与动力系统的融合催生智能部件新赛道。
(二)风险提示
技术代差仍是国内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高精度产品核心技术与国外仍有差距;原材料价格波动与供应链稳定性影响生产成本与交货周期;行业标准尚未完全统一,影响产品兼容性与规模化应用。
(三)未来展望
动力系统将实现从单一功能部件向智能集成模块的跨越,电机与减速机的协同优化成为关键;跨学科技术融合与产业链生态协同将推动产业升J;人形机器人将主导未来市场格局,带动动力部件向更高性能、更高集成度方向发展,Z终支撑智能移动机器人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商用服务等场景的泛在化应用
![]() |
智能服务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