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的硬件进化历程,从传统工业机器人到协作机器人,再到如今的人形机器人,每一步都彰显着技术的飞跃与创新。当下,摩登7已迈入AI
大模型与机器人底层技术融合的崭新时代。每次技术革新都为机器人应用带来突破,在工业场景中,准确、重复的任务流程成为率先落地的领域。
未来的关键挑战在于如何提升智能机器人在开放场景的可用性,而具身智能正是为此而生,致力于攻克这一难题,推动机器人技术走向更广阔的应
用天地
具身智能的物理载体形态丰富多样,可以将其划分为几大类别:固定底座机器人、
轮式(履带式)机器人、足式机器人以及仿生机器人。
固定底座机器人:
如:固定底座机械臂
精度高,适用于重复性劳动
工业自动化、实验室自动化等领域
轮式(履带式)机器人: 如:AGV、自动驾驶汽车
平坦路面移动迅速,能效高
物流、仓储、交通领域
足式机器人: 如:四足机器人、双足人形机器人
适应复杂地形
地形探测、救援、部分服务场景
仿生机器人:如:软体机器人、特种形态机器人
模仿自然生物的运动方式,在特定的环
境中执行特定任务
具身智能机器人工业制造场景价值创造
生产排单 灵活性提升 适应更广
快速响应生产线切换和参数调整
适应当下多品类、小批次的生产
增强执行能力与精度
具备更准确的感知、更强的认知与规划能力
提升效率的同时,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不断提升
智能决策 & 自主学习
多模态大模型驱动,能够自主拆解复杂任务并决策实施
持续收集和分析数据,并优化自身性能,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
实现不少于100项规模化应用,量产总规模率先突破万台,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 建设不少于2个具身智能特色产业集聚区,打造具身智能领域产教融合基地
机器人若量产5万台,可替代10%装配工,约6万人;9.9万元价格屠夫、机器人劳务市场开张;机器人新劳工时代已来;正在重塑所有游戏规则
《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 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 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20
我国人形机器人已形成“核心突破-特色互补”的区域协同格局,从政策侧重点看,东部地区侧重高端研发、场景开放和人才引进,西部地区则更注重供应链本地化和成本控制,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基于人形机器人极强的跨场景适配与承载 AI 落地的能力,有望在未来 5-10年内重塑产业生态,在工业制造、医疗康复等多领域实现规模化渗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制高点
聚焦企业数智化转型中的 “AI 就绪度” 建设,核心定位是从 “产业机遇 - 企业实践 - 硬实力剖析 - 评估体系” 四个维度,助力企业识别 AI 转型短板、明确变革路径,实现从 “AI 可用” 到 “AI 好用” 的跨越
餐厅,家政,物流,养老,服装等行业有较好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前景,服装行业的垂直机器人开发有望加速,物流行业有望成为一个“爆款”场景,康养有望助力产业实现关键的零到一突破
当前主流模型多聚焦于视觉、语言与动作三模态,下一阶段有望引入触觉、温度等感知通道,提升机器人环境建模与推理能力,可扩展的训练场正成为通用机器人训练体系的关键支撑
未来五年内B 端养老院及医 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120亿元,C 端家庭机器人市场有望达到50亿元,展现出广阔的蓝海前景,B+C 端市场空间五年规模有望超170亿
2040年摩登7将拥有多少人类型机器人与摩登7并肩工作的预测,数量10亿到100亿,每天24小时、每周7天工作的机器人助手租赁成本约为每月300美元
从完全由人控制到完全自主智能,当前产业正朝L3级迈进;L4级未来3-5年内落地;L5级以C端应用为主,未来5-10年内落地;多家公司的L4级轮式具身机器人产品及其特点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2030年发展为千亿元市场,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在技术革命性突破的理想情况下,2035年市场规模可达154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