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般情况下, 一 个机器人系统由下列四个互相作用的部分组成:机械手、环境、任务 和控制器,如图1 - 1a 所示,图1 - 16为其简化形式。
机械手是具有传动执行装置的机械,它由臂、关节和末端执行装置(工具等)构成,组合为一个互相连接和互相依赖的运动机构。机
械手用于执行指定的作业任务。不同的机械手 具有不同的结构类型。图1-2给出机械手的几何 结构简图。机械手又称为操作机、机械臂或操 作手。大多数机械手是具有几个自由度的关节 式机械结构, 一般具有六个自由度。其中,头
三个自由度引导夹手装置至所需位置,而后三 个自由度用来决定末端执行装置的方向。

环境指机器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它不仅由几何条件(可达空间)所决定,而且由环境和 它所包含的每个事物的全部自然特性所决定。机器人的固有特性由这些自然特性及其环境 间的互相作用所决定。在环境中,机器人会遇到一些障碍物和其他物体,它需要避免与这 些障碍物发生碰撞,并对这些物体发生作用。环境信息一般是确定的和已知的,但在许多 情况下,环境具有未知的和不确定的性质。
摩登7把任务定义为环境的两种状态(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间的差别。需要用适当的程序设计语言来描述这些任务,并把它们存人机器人系统的控制计算机中去。
计算机是机器人的控制器或脑子。机器人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号,对之进行数据处理,并 按照预存信息、机器人的状态及其环境情况等,产生出控制信号去驱动机器人的各个关节。
对于技术比较简单的机器人,计算机只含有固定程序;对于技术比较先进的机器人, 可采用程序完全可编的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或微处理机作为其电脑。具体说来,在计 算机内存储有下列信息:
1)机器人动作模型 表示执行装置在激发信号与机器人运动之间的关系。
2)环境模型 描述机器人在可达空间内的每一个事物。
3)任务程序 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其所要执行的作业任务。
4)控制算法 计算机指令的序列,它提供对机器人的控制。
前台接待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由“任务规划” “动作规划”“轨迹规划”和基于模型的 “伺服控制”等多个层次组成,机器人针对各个任务进行动作分解,实现机器人的一系列动作
伺服电机的转动速度、扭矩、反馈信号频率和额定电压等参数是整个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减速机和减速齿轮降低电机的转动速度,加大输出扭矩
每个关节都是影响智能接待智能接待机器人整体运动状态的因子,所以设计时必须考虑全体的运动特性,并对关节的运动范围和运动速度变化做出约束。
为规划智能接待仿人机器人的机构设计需求,计算机器人运动过程中各关节所受的力和力矩、分析动力学稳定性和控制规律,必须建立其动力学模型
串行控制结构是指机器人的控制算法是由串行计算机来处理;并行处理结构能满足机器人控制的实时性要求,实现复杂的计算力矩法、非线性前馈法、自适应控制法
运动控制系统由通信模块、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组成;分别驱动3个全方位轮,实现3轴联动;通过闭环采集到的电机码盘信息获得的3个轮子的速度反馈回PC 机
硬件框图包括一个以TMS320F2812DSP 为核心的DSP 控制板,一块配套的功率驱动板和一台无刷直流电机;功率驱动部分的硬件电路,主要由前置驱动芯片和六个功率MOSEFET 管组成
用来检测机器人的加速度,括身体的加速度和各关节角加速度,有时候也作为抑制各关节机械振动而检测;根据原理可分为应变式、压电式和MEMS 技术等
检测机器人运动速度,包括身体移动速度和各关节转动速度等;一般可分为直流式和交流式两种,直流式测速机的励磁方式可分为他励式和永磁式两种,有带槽的、空心的、盘式印刷电路等形式
用于机器人运动关节的零位和极限位置的检测,零位是机器人关节运动开始时的位置,零位检测精度直接影响机器人运动的精确度;位移传感器一般都安装在机器人的关节上,用来检测机器人各关节的位移量
大部分轮子是由可变形材料(如橡胶)制成,所以相互作用是接触面;,假设全方位移动机器人重心不高,因此当机器人加速运动时由重心偏高产生的各轮对地压力的变化忽略不计
机器人系统的要求确定后,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择多大的电机合适,主要考 虑负载的物理特性,包括负载扭矩、惯量等。在伺服电机中,通常以扭矩或者力来 衡量电机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