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生态系统多面优化、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生态服务功能完善、城乡生活品质优越、生态经济绿色G效、生态文化繁荣和谐、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常态,基本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郑州。
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绿色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初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迈上新台阶,美丽郑州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生态守护。强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G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全市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生态质量指数不断提G。
绿色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G耗能G耗水G污染行业比例进一步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比例完成省定目标。
环境改善。空气质量达标进程加快,PM2.5年均浓度降至40微克/立方米,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县J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河湖水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改善。
治理提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短板加快补齐,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显著提G,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附件:关于印发郑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梧政办发〔2022〕50号;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强化温室气体排放管控;加强固废处置和综合利用
全面完成福州市下达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发挥福州大学城优势.打造东南科教名城;发挥东南汽车城优势,打造八闽产业强城;打造省会宜居新城
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明显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取得显著成效,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 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
石政发〔2022〕27号;拟建设重点项目共4大类65项,总投资27.8830亿元;绿色发展工程11项,总投资3.7153亿元;;环境质量改善27项
推进3+3+N产业集群建设;构建一屏两廊四带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加快构建,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容量达到800万千瓦,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32%左右,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5%以上
陇政办发〔2022〕53号,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3.8%;五年累计减排量分别达到1073吨,205吨,600吨,10吨
南政办〔2022〕23号;南安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从93.2%提升至97.5%;六项空气主要污染物指标均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Ⅲ类以上水体比例达90%
贵政办发〔2022〕15号,到2025年港北区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要覆盖100%的村庄;桂平市,平南县,港南区,覃塘区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要覆盖90%以上的村庄
咸政发〔2022〕4号,力争全市完成植树造林110万亩,义务植树4000 万株,森林抚育300万亩,加快城市道路绿化.森林公园等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碳汇能力
南府办〔2022〕13号;控制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推动煤电等行业探索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实现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80%以上,增加生态系统碳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