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绿色成为葫芦岛G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美丽海湾成为常态的美丽葫芦岛基本建成。
建立生态环境分区引导机制。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硬约束和政策引L,强化“三线一单”在相关专项规划编制、产业政策制定、城镇建设、资源开发、建设项目选址、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按照和省总体工作安排,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规划环评审查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联动机制。
融入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先导区,构筑辽西陆海生态屏障。以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为着力点,构建环渤海地区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深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改造升J“老字号”。以G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发展方向,着力突破产业链关键环节,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速增量、提质增效、提档升J,培育国内L先的产业集群,重塑工业竞争优势。
附件:关于印发葫芦岛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漳政综〔2022〕34号;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加快清洁能源建设;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弘扬生态文明理念
郑政办〔2022〕42号;强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PM2.5年均浓度降至40微克/立方米
梧政办发〔2022〕50号;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强化温室气体排放管控;加强固废处置和综合利用
全面完成福州市下达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发挥福州大学城优势.打造东南科教名城;发挥东南汽车城优势,打造八闽产业强城;打造省会宜居新城
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明显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取得显著成效,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 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
石政发〔2022〕27号;拟建设重点项目共4大类65项,总投资27.8830亿元;绿色发展工程11项,总投资3.7153亿元;;环境质量改善27项
推进3+3+N产业集群建设;构建一屏两廊四带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加快构建,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容量达到800万千瓦,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32%左右,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5%以上
陇政办发〔2022〕53号,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3.8%;五年累计减排量分别达到1073吨,205吨,600吨,10吨
南政办〔2022〕23号;南安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从93.2%提升至97.5%;六项空气主要污染物指标均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Ⅲ类以上水体比例达90%
贵政办发〔2022〕15号,到2025年港北区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要覆盖100%的村庄;桂平市,平南县,港南区,覃塘区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要覆盖90%以上的村庄
咸政发〔2022〕4号,力争全市完成植树造林110万亩,义务植树4000 万株,森林抚育300万亩,加快城市道路绿化.森林公园等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碳汇能力